首页 > 常识 >

汉服小知识.袄裙的介绍

时间:

袄裙,是对古代汉族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
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有人对于袄裙定义为上衣穿裙子外为袄裙,实际是比较错误模糊的定义,因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样外穿,东晋十六国陶俑也显示此时代襦是穿于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义袄裙,而应该以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基本语境来定义袄裙一词。汉服中的“袄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袄裙”。
袄从唐代开始大量出现在衣物疏内,替代襦成为日常的冬季御寒衣物,从后世宋明清等时代来看,袄的制作上一般保持长袖通裁开衩的特征,而开衩处多在两侧,唐到金代有单独开衩在身后的,则另称开后袄子,而相对的开衩在两侧称呼缺胯袄子,两侧后面都开的也有壁画显示存在。而女子用之于裙子搭配的多是两侧开衩的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