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郊街道开展端午系列活动,着力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
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梅江区西郊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民俗+治理”的深度融合,将粽香情意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两社三中心”建设注入鲜活文化基因。
粽香传情暖民心 邻里共谱幸福曲
5月23日上午,程江社区与更楼下社区同步开展“粽叶飘香·情暖社区”端午节邻里关爱活动,通过传统民俗体验,奏响邻里和谐新乐章。

活动现场,浸泡好的糯米、翠绿的粽叶和彩色棉绳整齐排列在长桌上。有着三十余年包粽经验的梁阿姨化身“民俗讲师”,现场演示起传统四角粽的包法,“先将两片粽叶叠成漏斗状,放米量要七分满,这样煮的时候才能保持形状......”大家围在一旁认真学习,欢声笑语间,一个个粽子便包好了。
紧接着,社区党员志愿者带着新鲜出锅的粽子,走访慰问了辖区困难群众及高龄老人,为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让他们感受社区的温暖和关心。
便民集市聚人气 多元服务惠民生
5月24日上午,瑞兴社区携手“社区合伙人”在正兴城小区开展“寻味迎端午,睦邻享服务”端午便民集市活动,通过“服务+文化+公益”三维联动模式,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及便民产品,打造家门口的暖心端午。
便民服务区内,口腔义诊、家电清洗及以旧换新、中国电信套餐升级等特色服务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累计服务群众150余人次,真正实现服务资源下沉、惠民政策落地。
非遗文化体验区内,旗袍秀、扇子舞等表演,展现出东方女性的柔美端庄与传统服饰之美;艾草香包、粽子的DIY制作,让参与者在一针一线、一缠一绕间,将驱邪纳福的美好祈愿亲手封存......

公益互动区内,群众通过“以书换蔬”的形式,用闲置书籍兑换有机蔬菜,将募集到的100余册图书充实到社区共享书吧;孩子们化身“小掌柜”义卖手工艺品,将所得款项捐赠至社区公益基金;法律志愿者为群众答疑解惑,耐心解答继承权纠纷、物业合同争议等民生热点法律问题。

端午香囊承古韵 亲子携手绣安康
5月24日下午,由梅江区妇联、西郊街道妇联主办的“端午佩香囊,古风遗韵长”端午亲子活动,在黄泥墩社区温馨开展,众多社区家庭踊跃参与,共品端午传统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鼎和社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大家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从屈原投江的悲壮爱国故事,到伍子胥刚毅不屈的传说,再到各地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传统习俗,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眼中充满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
到了香囊制作环节,家长与孩子默契配合,穿针引线、填充香料、缝制香囊。不一会儿,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香囊便在一双双巧手中诞生。小小的香囊不仅承载着端午安康的美好寓意,更成为了亲子间温情互动的珍贵见证。
此次端午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浸润与民生服务双轮驱动,探索出“民俗活动+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接下来,西郊街道将持续深化“两社三中心”建设内涵,让传统文化成为基层治理的柔性纽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南方+记者 梁时禹
通讯员 何霖涛 池宝珠
【作者】 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