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州高铁进城破局:46年老站焕新,大湾区交通版图重构

时间:

6月30日,T152次广州至南京的“绿皮火车”最后一次离开广州站,7月1日开始,该车次将由广州白云站始发。自2004年其前身K222广州至扬州开行以来,已风雨二十一载。

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此次调图的最大亮点是,广州站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正式告别传统的绿皮火车(普速列车)主导的时代,升级迈向为以动车组为主的高铁时代。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G字头的高铁开进市中心,市民出行越来越便利。

作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广州加速落地“高铁进城”。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快速扩张,“高铁进城”成为各大城市优化交通枢纽布局的关键战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正加速推进高铁网络向中心城区延伸,破解长期以来“高铁站远离主城”的困局。从广州南站的“单核独大”到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多核联动”,再到广南联络线、广湛高铁等关键工程的推进,广州正构建“高铁进城”的全新格局,推动城市交通能级跃升,并进一步激活枢纽经济。

普速外移,高铁开进老站

自今年7月起,广州站迎来重大转型——G字头高铁列车,陆续从这座历经半世纪风雨的车站始发,这一变化标志着广州"高铁进城"战略取得关键突破。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老站不同,广州站创新采用"原位改造"模式,在保留原有站址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升级。2025年三季度调图后,广州站动车组占从原来的30%比将超过90%,开行动车组列车153列,彻底实现从普速车站向高铁枢纽的转型。其中,广深城际列车实现"公交化"运营,每小时开行2-3班,大大便利广深两地通勤旅客。同时,原广州站始发的广州至乌鲁木齐、广州至拉萨等超长线路普速列车将调整至广州白云站。

"这不仅是车站功能的调整,更是广州铁路枢纽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广铁方面表示,此举将有效提升中心城区高铁服务能力,预计每日惠及数万名往返广深及周边地区的旅客。

高铁开进老站,有市民表示既亲切又新鲜。“当年怀揣着梦想,坐了1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踏上人生第一站-广州站,如今10多年了,满满的回忆。”像周先生这样对广州站怀有深厚感情的市民不在少数。

广州站的绿皮火车。摄影:黎湛均

7月1日调图前,广州站的绿皮火车。摄影:黎湛均

创建于1974年的广州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车站建成后迅速成为全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京广铁路、广深铁路、广茂铁路在此交汇。数据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务工潮高峰期,车站日均客流超过10万人次。站前广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巨幅标语,更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作为华南地区首个现代化铁路客运站,广州站曾创下多项"第一":首个采用电子显示屏的车站、首个开行国际列车的口岸站等。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广州站曾一度面临“高铁不进市中心”的发展困境。但通过2015年站房大修、2023年站场改造等一系列升级工程,这座老站焕发出新的活力。2024年7月,G字头高铁首次驶入市中心的广州站,高铁动卧采用"夕发朝至"模式,广州至北京西站最快仅需10小时25分钟。

如今,承载46年记忆的老站房中,一辆辆复兴号始发,仿佛时空交错般。未来,这里将有更多高铁驶向全国各地。

广州铁路枢纽格局迎关键突破

作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广州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交通格局重塑。

暑运期间广铁客流大幅增加。

根据《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广州将构建“五主四辅”铁路枢纽群:“五主”分别是广州南站、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佛山西站;“ 四辅”则指广州北站、黄埔站、新塘站、南沙站。

广州站、广州东站作为传统铁路枢纽,长期以普速列车为主,高铁功能严重不足,市区高铁站长期“边缘化”的困局一直未破。例如,广州东站虽位于天河CBD,但此前仅能开行广深城际等短途动车,无法接入京广、广汕等干线高铁;广州站虽为京广铁路起点,但高铁车次寥寥,大部分长途高铁仍依赖广州南站。

广州南站自2010年启用以来,已成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站之一,日均客流量超60万人次,承担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等多条干线运输任务。然而,其选址位于番禺区石壁,距离天河CBD约20公里,主城区居民前往深圳、香港等地,需耗时40分钟以上的市内地铁,极大降低了出行效率。更突出的矛盾体现在:一是粤西高铁盲区:湛江、茂名等粤西城市及珠海、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无法直达广州站。其次,跨线功能缺失:贵广、南广高铁与京广铁路长期"平行不相交"。此外,客流过度集中,南站年客流突破1.5亿人次,超设计容量30%。

“高铁不进市”的格局,不仅影响市民出行体验,也制约了中心城区与湾区城市的快速连接。

在建的广南联络线届时可以把广州南站与广州站、广州白云站等枢纽主客站串联起来。

这一困扰市民多年的出行痛点,在随着广南联络线(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建成后将得到根本性解决。全长25.23公里的广南联络线是广州枢纽布局的关键落子,广南联络线将广州南站与广州站、广州白云站等枢纽主客站串联起来。工程采用三大创新设计: 地下穿城:16公里新建段以隧道形式接入广州南站;通过双线提速,以200公里/小时城际标准实现15分钟直达。

2023年9月开工的先行段已进入主体施工,全线将于2027年建成通车。运营方案显示:初期开行32对列车(含8对跨线车),2028年提升至50对(跨线车占比40%),线路将首创高铁“地铁化”票务系统。

广南联络线作为广州铁路枢纽完善改造、提能升级,实现枢纽内各线路跨线、“高铁进城”的最重要工程,从东南西北“盘活”整个铁路枢纽网络。具体来看,东向:广汕高铁经新塘站接入广州东站;西向:贵广/南广高铁通过改建联络线贯通广州站;北向:花广联络线已实现京广高铁进城;南向:直连深港珠澳都市圈。

高铁进城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当高铁网络真正穿透城市核心区,不仅改写广州"高铁末梢"的困局,更将重塑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的空间格局。

变身后的广州站融入京广、广湛等6条高铁,和4条城际线路,形成 “中心枢纽群”,不仅让往返广深的通勤族受益,也将带动粤东粤西两翼,比翼齐飞。

时速分别为350/公里的广湛高铁和广汕高铁,它们是粤东粤西的两条大动脉。

即将于年底通车的广湛高铁,始发站是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广州站,终点站也在湛江中心城区,通车后将实现广州中心城区至湛江中心城区90分钟互达。

广湛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也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的高速铁路。广湛高铁自广州站引出,向西经佛山市、肇庆市、云浮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终至湛江北站,全长401公里。

已建成通车的广汕高铁是我国 “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也是广东省“五纵二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整体呈东西走向,向东途经广州市、惠州市和深汕合作区。

广州站作为广州铁路枢纽的核心节点,将与广湛高铁、广汕高铁深度联动,届时粤西-大湾区-粤东的高铁通道将打通,推动“高铁进城”战略全面落地,“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形成。广州站→湛江(1.5小时):广湛高铁通车后,粤西城市(阳江、茂名、湛江)将深度融入大湾区经济圈。广州站→汕尾(40分钟):通过广汕高铁,广州与粤东地区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促进汕尾、惠州等地的产业承接与旅游发展。

为持续推进“高铁进城”战略,作为“五主四辅”枢纽体系中的主要客站——广州白云站逐渐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列车业务。这一调整将为广州站、广州东站的高铁化改造创造条件,未来更多高铁列车将开进市中心,通过与城轨、地铁的高效衔接,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能力。

目前广州白云站配套的地铁12号线已率先开通东西段,8号线北延段支线、芳白城际加紧建设中,并将陆续开通;其计划引入的主力线路广湛高铁也正在快马加鞭施工中,多个控制性工程已取得关键进展。另外,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建成通车后,广州白云站还将迎来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随着铁路枢纽分工优化,白云站线路资源将更加丰富。

随着高铁网络向城市核心区延伸,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将实现质的飞跃,不仅便利市民出行,更将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预计到2025年底,广州将基本建成“1小时交通圈”核心枢纽,实现主城区与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直达的交通目标。

未来,广东将继续建设以高铁为主干线的全球最密集铁路交通网。预计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5700公里,覆盖全部县级城市。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记者 钟丽婷 实习生赵瑞琦

图片:通讯员董剑锋供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