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抢场地到握手交心 一场足球赛如何缝合两个社区?

时间:

在天山区赛马场街道红旗社区与延安路街道吉顺北路社区的少年足球友谊赛中,获得比赛胜利的队伍正在庆祝。(记者梁淑芳摄)

新疆网讯(记者梁淑芳)“好球!”8月26日,清脆的哨声划破天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赛马场街道红旗社区与延安路街道吉顺北路社区的少年足球友谊赛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比分定格在3:2,但更令人动容的是场边家长们不知不觉紧握的双手——这场看似普通的比赛,不仅凝聚了天山区妇联和两个社区之间的积极协调,而且两个社区的孩子们用足球踢出“连心球”,折射出家庭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

从“各自为战”到“并肩作战”:足球搭桥,化解场地难题

“过去孩子们只能在小区空地里踢球,不仅扰民,队伍之间还经常因为抢场地闹得不愉快。”红旗社区党委委员王静道出了曾经的困境。

转机来自天山区妇联与红旗社区妇联干部的一次走访。天山区妇联主席阿孜古丽·阿不力孜回忆,当时居民们虽然理解孩子们假期想踢球的心情,但更担心安全隐患。于是产生了“以足球为桥”的构想。然而现实难题接踵而至。“我们社区连个像样的足球场都没有。”王静坦言。今年暑假,社区只能多方筹措,勉强让孩子们每周踢上一次球。

了解情况后,天山区妇联主动介入协调。吉顺北路社区主任西艾力·万里深表赞同:“虽然两个社区有些距离,但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是相通的。一起踢球既能结交朋友,也能提升球技。”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场地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从“唯成绩论”到“享受过程”:绿茵内外,教育理念悄然更新场地

问题解决了,新的担忧却来自家长。“踢球会不会影响学习?”“受伤了怎么办?”……不少家长心里犯嘀咕。

为此,两个社区联合邀请心理咨询师举办“运动与成长”专题讲座,并组织家长观摩训练,让他们看到运动对孩子全面成长的积极意义。

吉顺北路社区的少年足球队队员伊力亚斯·阿里木是红旗社区足球队主力。以前输球就抹眼泪的他,如今在切磋中磨练了自己,更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14岁的阿布都热合曼·拜克热是吉顺北路社区少年足球队中锋。他说,教练经常教导他们,输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进步。

为了让比赛更加温馨,两个社区还特别设计了多个环节:赛前交换手绘队旗,赛后分享零食,家长们则围坐在一起交流育儿心得。红旗社区居民美丽班·艾合麦提曾经只要求孩子埋头学习,这次却主动承担起后勤工作。她感慨道:“看到孩子在球场上奔跑的笑容,我才明白快乐是多么重要。”

从“一场比赛”到“常来常往”:以球为媒,邻里情深

比赛虽有终场,温情却未落幕。两个社区共同宣布:今后每月将至少举办一次跨社区运动日,足球场向两个社区孩子免费开放,还将邀请专业教练定期指导。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连接两个社区的桥梁。”吉顺北路社区居民李敏说。

正如孩子们亲手绘制的横幅所写:“脚下是绿茵场,身边是好邻居,心里是一家人。”这场由市妇联和两个社区携手促成的足球赛,不仅打破了社区间的隔阂,更在绿茵场上搭建起传递温情与力量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