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首座,正式开馆!杭城大批人赶来:想跟迷人的老祖宗见面

时间:

潮新闻

5月18日,浙江首座考古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这座毗邻玉架山遗址的博物馆,主要展示临平遗址群、茅山遗址和玉架山遗址的考古成果。

其中,玉架山遗址自2008年起经过十余年考古发掘,被确认为迄今唯一贯穿良渚文明兴衰全程的聚落遗址。该遗址是目前良渚文化墓葬数量最多、文物出土最丰富的环壕聚落遗址,于2011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8日上午9点不到,有不少想进馆参观的市民游客已经早早等候在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大门外。居民林大姐是看着博物馆一天天建起来的,对开馆期待已久,“我们临平人来这个博物馆就等于是寻根问祖,能看到自己的老祖宗是如何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

潮新闻记者 陈颖 摄

同样对开馆期待已久的,还有首批进入博物馆的观众之一的范先生,为了能打卡这座朋友圈的新“顶流”,他花费了足足2个小时,从拱墅区专程赶到开馆现场,等到中午时分,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范先生更是率先进入到博物馆。

“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各个博物馆都有丰富的活动,我专门挑选了今天新开馆的玉架山博物馆作为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希望能抢先一睹为快。”范先生说,周末打卡杭州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他休闲放松的一种习惯。

记者在现场看到,馆内以“3+1”展陈格局串联起临平遗址群、茅山遗址、玉架山遗址三大展厅及无障碍展厅,共展出1800余件文物,涵盖玉器、陶器、石器等类别,对公众开放后,基本每个馆都挤满了来参观的市民游客,其中,不少都是带娃前来的家长。

“多媒体互动跟文物历史结合的很好,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就能学到知识。”家长们给博物馆的高科技体验点了赞。

潮新闻记者 陈颖 摄

参观中的一些亮点更是让大家连连直呼太惊喜。

在主要展示良渚早中期和晚期的稻作文化的茅山遗址展厅,千年前的水稻田、新石器时代农耕层上的圣水牛足迹都被“套切”搬到了展厅内,裸眼3D技术更是让大家“一秒穿越”。

“茅山遗址展厅的沉浸式3D电影,让人身临其镜,刚刚电影里下大雨时,有很多小朋友自觉把手搭到头上遮雨,就好像雨滴落到了自己的脸上;看到茅山先民的家被洪水淹没,大家都感同深受,揪心了起来。”文博博主梵七七用“震撼”来形容展厅内播放的“稻田胜景”电影,“以后还要带娃来看。”

潮新闻记者 陈颖 摄

最受瞩目的玉架山遗址厅,“孤品”之一的刻符玉璧正陈列于此。“你们看,这块直径24.7厘米的玉璧上,刻画着符号,这是第一次在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璧上发现刻画的符号。”开馆当天,博物馆内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主持发掘反山遗址的考古学家王明达,看到博物馆里游客如织,他瞬间“化身”为了讲解员——

“位于博物馆遗址公园中央的六个环壕最有看点。”

“横山墓地M2为良渚文化最高等级贵族大墓,墓内出土132件石钺,是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出土石钺数量之最,墓葬等级不下于反山王陵。”

……

“坚定文化自信,一定要来看看这样的博物馆。”在王明达看来,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学术性很强,以后不光可以成为考古工作者学习的课堂,更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告诉潮新闻记者,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西距良渚古城遗址仅20余公里,南面毗邻发现了良渚文化水稻田的茅山遗址,而西南方则是贵族墓葬的横山遗址,是距离良渚文明核心区最近的“一点”,博物馆系统呈现了了十几年的考古工作,对研究良渚文明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考古爱好者会非常喜欢到访,其次对当地的居民来说,这里也是了解自身祖先、了解临平山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方向明说。

“市民走进玉架山考古博物馆,除了可以和千年前的静态文物重逢,参观完毕后还可以再结合遗址公园的实景游览。后续我们还会开展水稻种植等一系列科技考古体验活动,通过互动沉浸式体验,让公众切身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馆长吕芹介绍道。

潮新闻记者 陈颖

责任编辑:倪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