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三日上门、五日速解!水城法院巡回调解展现“加速度”
在行政审判工作中,水城法院始终将“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作为核心目标,深入践行“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和“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特别是当行政争议牵涉重大民生权益时,效率与温度同等重要。为此,水城法院综合审判庭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将高效便捷的“上门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搭建起化解官民矛盾的“暖心桥”,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和谐互信的行政关系注入了坚实的审判力量。
近日,水城法院综合审判庭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效答卷”。在受理马某等人诉盘州市某行政机关、索赔总额高达1788万元的系列行政赔偿案件后,行政庭法官并未坐等案件“上门”,而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立案仅第三天,审判团队便主动“走出去”,驱车前往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开展巡回办案,现场组织调解。
这32件案件背后,是当事人多年奔波维权的辛酸与焦灼——因被诉行政机关个别工作人员与社会不法分子勾结,利用职权办理虚假产权登记或出具虚假证明,致使马某等人蒙受巨额经济损失。更棘手的是,相关刑事责任尚未经终审判决确认,损失认定依赖刑事结果,导致维权周期异常漫长。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维权无门的困境,已引发当事人多次聚集反映和信访,情绪激动,矛盾尖锐。
面对复杂棘手的局面和当事人的迫切需求,行政庭法官俯身倾听,换位思考。在调解现场,法官们耐心梳理各方诉求与争议焦点,充分释法明理。他们深知,对于承受了巨大损失的当事人而言,每一分钟的等待都是煎熬,每一次的奔波都是负担。主动上门调解,不仅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和差旅成本,更在第一时间传递了司法关怀,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院解决问题的决心,迅速赢得了信任,为实质性化解矛盾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高效源于担当,温度融化坚冰。经过审判团队连续3天耐心、细致、反复的沟通协调,最终促成32件案件的所有原告均与被诉行政机关当场达成行政赔偿调解协议。从立案到成功调解结案,平均用时仅5.69天。这一速度,不仅大幅刷新了同类案件的办案周期记录,更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既高效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受损权益得到及时救济,吃下“定心丸”;也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和行政机关的公信力,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和信访压力。同时,该批案件的成功调解,为后续关联系列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示范样板”和“水城经验”。
水城法院综合审判庭此次高效便捷的上门巡回调解实践,生动诠释了“如我在诉”的深刻内涵。它再次证明,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立场,将司法服务主动送到“家门口”,用高效与温情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为构建法治政府、和谐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编辑 桂榕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