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石榴籽”课堂(69)|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时间: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助力红河州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红河州融媒体中心与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策划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课堂”栏目,定期在“云南红河发布”公众号、客户端推送相关内容,营造人人学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州上下把握主线明方向、统一认识快行动,全力以赴抓好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今天,我们推出第69期《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一起来学习。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了“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数千年来,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今天,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朝“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实现“大一统”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之所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这一意识,构建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这一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这一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来源:“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云南红河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欧阳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