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内接诊36例,其中2人死亡!这些做法要不得
近日,深圳急救
发布最新数据
深圳一个月内接诊36例
呼吸道或气道异物患者
其中2人死亡!
深圳一月内接诊36例
据深圳120调度数据显示,2025年4月15日至5月15日,深圳120共接诊36例呼吸道或气道异物患者,其中有2人死亡。
年龄分布如下
↓↓

具体情况如下
↓↓
- 1岁以下婴儿:尤为高发,以呛奶为主。
- 1岁至10岁儿童:梗阻物除食物外,还包括积木等物品。
- 11岁至17岁群体:人数相对较少,但更易被忽视,需给予关注。
- 60岁以上老年人:食用不易吞咽的食物,特别是黏性食物时,易发生呼吸道或气管异物堵塞。
喉部、气管、支气管内误吸入异物统称气道异物,也常被称为异物卡喉。该病症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这里所说的异物多指外源性固体类异物,常见的有坚果、果冻、豆类、骨头等,少见的有细小塑料玩具配件、纽扣、笔帽等。
遇到异物卡喉
这几个错误方法要避免
当遇到有人异物卡喉时,及时采用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遇到被异物“锁喉”的情况,不少人会选择坊间流传的“解锁”三件套:
❌拍背!
拍打患者背部可能导致异物越陷越深,尤其是当患者有呼吸,且在主动、大声咳嗽排出异物时,拍背不利于异物咳出。
❌抠喉!
盲目将手指探进咽喉取异物,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使异物钻得更深,甚至划破喉咙或食道黏膜。
❌喝醋!
喝醋不但不能软化鱼刺、骨头等异物,而且醋无法在异物滞留处停留。
如何正确应对异物卡喉?
应对异物卡喉,真正有效的手段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其原理是通过正确的冲击力,将堵塞在气道、喉咙的异物排出。
需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分为多个版本,针对成人、婴儿、孕妇等不同群体需采用对应的操作方式。
01
适用症状
当患者因异物(如食物、玩具)完全阻塞气道时,表现为双手“V型”手势抓颈,不能说话,口唇紫绀,很快呼吸停止、抽搐,陷入昏迷。
若患者能发声或呼吸,则为不完全气道梗阻,无需使用此法,应鼓励其自主咳嗽排出异物。
02
正确操作
针对成人
- 剪刀:两个手指并拢,放在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
- 石头:一手握拳,放在“剪刀”上方停住。
- 布:另一只手变成“布”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上腹部,直到异物排出。
针对肥胖者和孕妇
采用胸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从患者腋窝下环抱其胸部,右手握拳置于患者胸骨中部,另一手握紧此拳向后冲击数次,直至异物咳出。
针对婴幼儿
自救法
当发生紧急情况,若身边无人或身边人不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使用自我腹部冲击法。
- 找借力物体:寻找身边硬实物体,比如桌角、椅背、沙发角等。
- 找腹部位置:同样用剪刀、石头、布的口诀正确找到受力位置。
- 冲击腹部位置:借助物体向上、向内反复冲击腹部,直到异物吐出。
提醒
最好的治疗手段是预防
日常进食应细嚼慢咽
尽量避免说话、大笑等
易分散注意力的动作
一旦出现
无法呼吸、不能发声、脸色发紫
等窒息症状
需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并呼叫专业救护人员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国家应急广播综合深圳急救 广州卫健委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