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在沪商会积极助推民营经济持续向好,倾力打造“在沪企业成长共同体”


2025年江苏在沪商会秘书长工作会议,近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召开。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江苏省、上海市有关工作部署,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江苏省在沪商会建设,提升商会履职能力和“三服务”水平。据介绍,近年来,江苏省在沪商会积极助推民营经济持续向好,倾力打造“在沪企业成长共同体”,取得显著成绩。运用“政会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紧贴在沪苏商企业发展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金融服务,累计服务在沪苏商近万家,整体授信规模超千亿元,持续为江苏在沪30万家企业高质量发展“输血供氧”。
江苏在沪各级商会发挥引导服务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地区间经贸交流、人员交往、信息交互,大力宣传两地引资引智政策、投资优势、营商环境,组织实地考察、项目对接和重大商贸活动,以商引资、以商招商,多渠道寻找和创造投资合作机遇,扩大区域合作空间,构建新型区域经贸合作关系。围绕苏沪两地的重大战略、重点规划、重点产业布局,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如江苏的“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1650产业体系,上海的“五大中心”建设、四大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等。

各级商会始终把会员需求作为工作导向,以精准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成为会员信赖的“娘家人”“护航者”。扬州商会针对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每月组织召开“扬商沙龙”活动,通过分享经验、解读政策、探讨趋势、把脉机遇等形式,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寻求解决方案;苏州商会为解决会员后顾之忧,专门成立医疗和教育专委会,每年为半数以上会员提供就医服务,协调处置困难会员子女上学问题;丹阳商会通过建立专门的微信、微博平台,向社会宣传会员企业和企业家风采。
另外,商会对外积极拓展资源,与社会各界增进交流,凝聚更多发展元素,与其他商会和行业组织建立联系,分享资源和信息,拓展市场和业务机会,为会员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和合作机会。江苏商会引领在沪苏商,以“产业链组团”形式飞赴全国各地,跨出国门,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不断扩大产业生态圈、苏商朋友圈;张家港商会为促进会员企业更好更宽领域发展,联合11家上海市异地县级商会牵头成立上海市异地县级商会联盟,共同推动会员企业发展;宿迁商会针对会员海外发展的需求,积极搭建与上海韩国商会合作交流平台。这些经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江苏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徐华明,上海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处长赵广君,上海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副处长于乐锋,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公室联络处副处长李婷,长宁区投促办三级调研员、东虹办投促商务部部长周蔚然,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夏俊祺,以及江苏省有关设区市驻沪联络处(办事处)分管负责人,江苏在沪39家商会秘书长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江苏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合作交流处处长孔兵主持会议。
徐华明在讲话中,对江苏在沪商会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首先肯定了江苏在沪各级商会在助力上海、反哺家乡、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等领域做出的积极贡献。他强调,商会要聚能服务国家战略,彰显新时代商会的使命担当;聚力服务两地发展,构建“苏沪协同共赢新格局”,聚焦服务会员发展。
赵广君详细介绍了上海市当前的经济产业情况,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有助于商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服务会员企业。
周蔚然就长宁区投资环境进行了推介,围绕战略机遇、优质资源和宜居环境三方面,诚挚邀请广大在沪苏商选择长宁投资兴业。
夏俊祺分享了程家桥街道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依托东虹桥的区位优势,通过持续提升枢纽能级、强化要素集聚功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上海市江苏商会秘书长陈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商会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工作部署。他强调,商会作为在沪省级商会,应积极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探索发展路线,搭建多维平台,成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润滑剂”与“催化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民政局、市合交办对商会工作开展提了要求与建议。江苏银行上海分行等金融机构代表也到会交流,为商会会员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扬州市驻沪联络处、上海市苏州商会、丹阳商会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