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高官赴美谈判前,先去了加拿大,有深意
中国商务部28日证实,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结束对加拿大的访问后,率团前往华盛顿与美方官员会面。这一“先加后美”的行程安排,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李成钢率团于8月24日至27日访问加拿大,与加拿大共同主持召开中加经贸联委会,之后李成钢一行将赴华盛顿会见美方相关官员。
直新闻注意到,中方是在李成钢访加行程结束之际,发布将要访美的消息。商务部官网公布了李成钢26日与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国际贸易副部长斯图尔特,在加拿大渥太华共同主持召开中加经贸联委会的消息,称双方就改善和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妥善处理彼此经贸关切、推进务实经贸合作等进行了坦诚、务实和建设性的沟通交流。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分析指出,加拿大在农产品、能源等领域与中国市场需求高度契合,中方将访美前一站定在加拿大,既是对中加经贸关系的重视,也能拓宽进口渠道,降低对美国特定产品的依赖,例如通过调整贸易规则增加从加拿大的大豆和油菜籽进口。
分析认为,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布局,能保障中国市场的供给安全,并在中美经贸谈判中增加中方的底气,使中方在谈判中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和筹码,从而更从容地维护自身核心利益。
此外,加拿大近期在对美关税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也成为中方此次路线安排的重要考量因素。据悉,加拿大已宣布取消对部分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以此换取美方承诺不对相应加拿大商品加征《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下的新关税。这一动态反映出美加经贸关系中的博弈与妥协,而中方选择在此时访问加拿大,能够更直接、更及时地沟通了解加拿大对美关税态度转变的深层原因、具体条款及后续影响。
杨水清表示,这种对周边经贸伙伴与美国互动动态的精准把握,有助于中方更全面地研判美国在经贸谈判中的策略逻辑与底线诉求,为后续与美方的会谈提供更充分的信息支撑,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谈判方案,在复杂的多边经贸博弈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27日接受访问时表示,在美中贸易谈判方面,所有的课题都在谈判桌上,并称他将于10月下旬或11月初再次与中国同行会面。而特朗普近期则威胁称,如果中国再次暂停稀土磁铁供应,将对华征收200%的高额关税。
直新闻注意到,中美经贸谈判涉及到稀土资源、国际贸易规则、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专业的谈判团队来应对,李成钢作为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其专业背景和谈判经验使他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复杂问题,也意味着中美或将就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谈判。中美经贸关系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李成钢此次率团踏上美国本土,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发动关税战以来,中方谈判团队官员首次到对方国家进行面对面沟通,此前两次对话均在第三国进行。外界应该乐见中美双方到彼此家中坐下来面对面对话。
作者丨朱孟姝,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